
推广落地页转化模型与分析方法论 讲师:李宇徒
时长: 50分钟
讲师: 李宇徒
想必前两天很多朋友都看到了,小红书诉蝉妈妈的官司获胜。 简单说说我的看法:这是一场注定的悲剧,也是整个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数据服务注定的悲剧。 按道理讲,小红书,以及任何互联网媒体平台,尤其是内容平台,痛恨利用爬虫进行数据采集的组织或者个人,是合理的。 因为,我没有授权你获取我的数据,你却用我明令禁止的方式“盗取”我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法律上确实是属于内容平台的权利),并且打包成服务进行售卖,这是妥妥侵权呀! 而且这种侵权,可能深深伤害我。 一来,这些数据是我的核心资产,是我的关键资源,凭什么让你拿去变现? 我自己还有灵犀我都还没有变现,你把我的一块重要的生意增长点都给我抢走了?谁同意了? 二来,这些数据是你口口声声说抓取我的,但是,谁能保证客观?谁能确保这些数据不存在误导甚至篡改? 还有,爬取数据的方式利用了大量不合规的机器人账号和类似于RPA这样的技术,所以,既能爬取数据,还存在着假扮真实用户发布垃圾内容、刷阅读点赞回复之类的作弊可能。 存在对平台上的自然内容生态,进行大规模扰乱的能力和可能性。这是动摇我平台根基的事情。 再者,就算你不用这些数据对我干坏事,你把数据售卖给他人后,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用在我的平台上钻我平台的空子搞引流搞灰产,我受得了吗我? 最后,我可不想这些数据被抓取然后被打包卖给我的竞争对手! 这么多让人不安的事情!我必须告你!必须让你付出代价! 但是,小红书告赢了蝉妈妈,又震慑了一众类似的服务商之后,一个令人不安的空洞就会出现。 02. 广告主和本分做内容的创作者怎么办? “不,他们不需要第三方数据服务,就算是他们需要,我的灵犀也足够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了!” 要这么说,那就真的是掩耳盗铃了。灵犀是有门槛的,不是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开放的。 而且灵犀离完善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承认你的灵犀在进步,假以时日甚至可能不比字节的云图差。 但就算是巨量云图,也不敢自称能满足所有的数据需求。 更何况,你是官方,你无法保证不偏不倚不带目的地提供服务。这是商业本性,与道德无关。 这个世界需要第三方,需要有第三方中立的视角去观察事物、提供洞察,帮助企业和创作者构建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架构的洞察。 来自第三方提供的这个另外的视角,能让用户形成更加立体的策略,让更多用户获益,并吸引更多其他用户。 总体上,一定是能够让你的生态更加繁荣的。 所以,对小红书而言,这个事情最好的策略显然不是“堵”,而是基于合作的“收编”——不是收购,而是打开自己的数据资源,在能够管控的前提下,与这些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 这也是很多其他的“业内观察家”在潜台词中提出的建议。 但,无奈的是,这种合作在中国基本行不通。 03. 为什么行不通?如下三点。 第一,国内在互联网用户数据领域的商业合作,缺乏可供实操的法律体系的保障。 PIPL?PIPL压根就不是干这事情的,它只是告诉了你不能干什么事情,而不是应该如何干事情。 小红书也会疑惑:这些数据先不论值多少钱,我把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是否已经僭越了法律许可的红线? 给数据进行脱敏就一定可靠吗?即使没有违法,可能导致的社会负面舆论可能性有多大?这些问题,都会让平台畏缩。 第二,如果在法律上没问题,商业上的挑战仍然是互联网平台与第三方进行数据合作的巨大阻碍。 例如,这些数据,我该定什么价格?与财大气粗的平台相比, 第三方服务商其实都是穷人,不,都是穷鬼。 因为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不想为这些虚拟的服务花太多钱,甚至不想花钱。 中国在这些年来,早已经证明,这个生态位的商业模型,根本不成立。 小红书就算开放了这些数据,明码标价,真的有很多第三方服务商会掏出真金白银去买吗? 估计其中大部分,还是会选择成本更低的扒站的方式,去爬数据,而压根不愿掏钱。 第三,还有缺乏适用规则导致的阻碍。 我们没有那种真正市场化的数据交易平台,也不存在数据交易领域的行业协会,更没有相关的为交易本身所构建的法律。 当纠纷发生,无论是柔性解决方案(行业协会),还是刚性解决方案(法律),都是缺失的。 我们国家当然有数据交易平台,但那不算真正市场化的,与小红书和蝉妈妈所论及的数据,实在是两个不同的宇宙。 所以,像阿里、字节,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只把数据提供给几个自己孵化的所谓第三方服务商。 它们既是源于自己的,数量又很有限,因此管理起来容易,风险也更小。 这么做的目的是在可管控的框架下繁荣自有生态,至于数据的商业变现什么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但小红书还比不上阿里、字节。 它虽然已跻身巨头俱乐部,但确实还没有那么深厚的根基,还来不及孵化由自己人组建的第三方服务商,这不足为奇。 而且小红书自己的数据产品,也还没有牛逼到让大家舍弃第三方数据服务的地步。 如果小红书没有能力填补这个空洞,又不让其他第三方参与进来,就会继续让小红书处在业内舆论的不利位置上。 但那又怎样呢?这其实并不是小红书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短期能力能够左右的。 小红书vs蝉妈妈这件事本身,已经告诉我们, 在夹缝中填补生态空白的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数据服务商,注定无法做大,注定只能在法律诉讼和数据合规的边缘生存,并准备随时成为这个无言结局的悲剧注脚。 而数据生态,也注定会有一个巨大的空洞,长期又客观地存在着。 评论区聊聊,你有做投放优化,会用到蝉妈妈 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