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文学”能火多久,就看它能火多久了
顾惜朝
2021/09/13
3718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关于明天的事情,我们后天就知道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

最近,一种名为“废话文学”的梗逐步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酵,甚至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在微博,网友展开了#废话文学大赛#,话题总阅读量上亿,登上热搜;在B站,题为《废话连篇》的视频播放量达464.9万,弹幕留下“再来亿遍”的打卡记录。

简而言之,废话文学,就是“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就好像你读了这篇文章,又好像没读。

“废话文学”能火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人四溢的情绪在一次次推动梗的流行。但制造互联网谜因,没有固定套路。

1、什么是废话文学?

往前追溯,早在图文时代,“废话文学”大概就出现了。比如,微博大V@古城钟楼,每天发布的内容就是“铛铛铛铛”的重复内容,依然收获了百万粉丝关注。

不同的是,在短视频时代,在网友接力玩梗后,“废话文学”似乎有了更多可供挖掘的内涵,也因为短视频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性,“废话文学”得以更迅速地在大众语境里成为显学。

据“时趣”溯源,今年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废话文学”起源于一首说唱歌曲《官方回答》。其中一句歌词是:“官方地回答了他的废话”,原唱烘托出牛逼轰轰的态度感。这种特质吸引了年轻用户,成为了抖音热门配乐。

此后,“废话文学”开始慢慢在微博走红。网友们也顺着这个思路在微博展开#废话文学大赛#,该话题在微博的总阅读量也达9000多万,登上热搜。

B站的UP主们通过二次创作,将“废话文学”发扬光大,创作出如《听君一席话,全是废话》《教你如何正确地说废话》《乒乒乓乓,废话无双》等视频内容。

 快手用户也在花式玩梗,废话文学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交必备武器。这也引得蓝V账号开始玩梗,比如正午阳光官方号就发了一则乔四美的废话文学视频。

 在抖音搜索“废话文学”,则是另一番景象。

 和明星相关的废话文学视频占据推荐页前列的位置,张艺兴、时代少年团等明星都成了“废话文学”十级学者。此外,抖人也在挖掘废话文学新的使用场景,从而延伸出#西游记废话文学# #东北废话文学# 等分支话题。

2、“梗虽好,但不要贪杯哦” 

视频时代,信息过载成了普遍的精神负担。面对体量爆炸的信息,年轻人需要情绪出口,梗是传达这些情绪的工具和载体。载体本身无好坏,使用却要讲究方式和场合。

 如果网友们有记忆,应该记得在废话文学之前,已经有多种生根于社交媒体的“文学”热梗诞生,比如糊弄学、丫头文学、卑微文学(又称“舔狗文学”)、街头“诅咒”文学等。

 糊弄学起源于豆瓣的“糊弄学”小组,14万人化身“弄弄子”,将糊弄做成了一门学问,主要针对生活中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弄弄子”们力求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巧妙的心思糊弄过去。这些糊弄的方法论也被整理成册,在社交媒体被大量传阅。

 丫头文学出自微博上一些女性对身边普信男油腻发言的控诉。从三三两两的私人吐槽开始,“丫头文学”逐渐成为普信男说话方式的代名词。目前,#中式阳刚#的微博阅读量已达到2.6亿。

 今年6月,王思聪与网红孙一宁的聊天记录曝光后,其中的土味情话被制作成表情包,让“舔狗文学”出圈。 

 “街头‘诅咒’文学”出自豆瓣网友的观察和记录,主要内容是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告示和标语,一般都带有浓浓的警告意味,诙谐的表达又让人在能够自动生成语音,让人看了开怀,有解压的作用。


如果要寻找共性,这些梗和“985废物””打工人”类似,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们或自嘲、或自娱自乐的情绪出口。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络传播情绪性内容,再消解自身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被妥善处理的情绪。

 而诸多互联网文学之所以能够大火,大概有三个原因。

首先,互联网有大量可供检索和总结的内容,其中一些有记忆点的用词和表达,引发共鸣后,会被广发传播。其次,年轻人需要有经验可循的、能够直接套用的言论模板。

最后,能火到出圈的梗,都有解构空间,被赋予了延伸意义。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梗进行二创,才能让梗在多种场合下适用。比如,废话文学就可以沿用到各种对话场景中。

不过,热门梗虽然是被提炼的、有记忆点的表达,也因为数量太多、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次太高,而让人产生“梗过载”的厌恶感。

UP主司墨尧发布了题为《梗虽好,但不要贪杯哦》的视频,播放量高达196.8万。UP主总结,“我这里指的是把所有梗都搞在一起,导致说了很多却没有意义的缝合怪,适度玩梗是OK的。”

 3、层出不穷的梗,能变现吗?

每天都在诞生新的互联网热梗,这样养活了一批“解梗”的短视频账号。

 目前,抖音上每月活跃着数百个解梗账号。这些账号每天搜罗热门话题,再将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出来。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抖音上带“梗”的账号至少有479个,有10个解梗账号的粉丝量超过100万。 

 比如,粉丝量级最大的账号为“啥都懂点”,粉丝数745万,三年里一共发布了732条解梗内容,累计获赞2.6亿次;“十万个梗百科”从2018年开始更新的,至今解读了800多个梗,粉丝量近380万,视频累计获赞超过8000万次。

 但由于同质化严重,解梗账号也陷入了内卷式竞争。一些账号甚至一天更新40条,更新速度甚至超过了某些用户刷视频的频率。也有账号已经放弃更新,比如116.1万粉丝的“梗百科”清空了视频。

 可见,由于大多数梗的生命周期太短,“解梗”账号的生存境况就比较艰难。

 对于品牌来说,玩梗,则是一种借势营销的轻松打法。

 但“玩梗营销”的前提是,把自己变成用户,懂得梗的内涵,并迅速跟进。在网络热门流行词“朝生暮死”的时代,品牌们也只能时刻保持敏锐,才能吃得上梗的红利。

官博卖萌,是常见且安全的玩法

 

老乡鸡的运营人员掌握了糊弄学的精髓

值得注意的是,“玩梗营销”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引火烧身。比如,女性话题、恶性社会事件、争议性社会议题等热点和梗,并不适合品牌官方下场加入。 

 哪吒汽车作茧自缚的一幕,就是一个代表性案例。

 今年8月初,哪吒汽车当时的市场负责人“彭钢”在微信群内建议:“是不是给吴亦凡一个机会,官宣请他做代言人,坏人也需要机会”,理由是“这事五分钟出圈,其实可以试试,大不了,回头官方道歉开除相关人员”。这项提议还得到了群友“做错了也是热点”的回应。

 事后,聊天截图被发到微博,引发了一片吐槽。哪吒汽车官方微博发文:“立刻开除市场负责人彭钢,群里所有发表不当言论的人员同时开除”。

在热点层出的时代,品牌疲于追逐热度、作茧自缚的例子不在少数。而要用正确的姿势“玩梗”或追热点,最根本的要求是做一个三观在线的正常人。


 梗的出发点并非流量,而是年轻人的情绪表达。品牌理解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的5G冲浪达人,能够融入狂欢的人群,用脑洞和二次创作去获得更大的流量。


Copyright©2015-2022 艾奇在线(厦门)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6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