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小红书内容打造爆品 讲师:庄俊
时长: 60分钟
讲师: 庄俊
2025年会成为AI智能体元年吗?前有Deepseek横空出世,后有Manus一夜爆红。
近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人民网发表文章表示,2025年可能会成为AI智能体爆发的元年。推理大模型涌现出让人惊叹的深度思考能力,这将推动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即“智能体”的落地。
人工智能发展分5个阶段:基础、进阶、高级(智能体)、超级(创新者)、终极(组织者)。终极阶段,AI将管理公司和机构,对人类工作带来巨大变革。
有人调侃,虽然百度总是起大早赶晚集,但Robin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网友们的观点:
@嘻嘻招财:
当大模型进入应用深水区,智能体实质是场景入口争夺战。百度的问诊、法律等垂类产品布局,正在验证“场景即护城河”的逻辑。关键点在于如何让智能体突破信息检索层级,真正实现工作流接管。
@西蒙:
打工人最慌的是那句“AI智能体将替代部分岗位”,但同时又强调“AI能创造新的职业,教人成长不会代替人”,这就很分裂。
@Anna: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的智能体不只是被动执行指令,而是能像人类一样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这背后也有两个重要推动因素,一个是政策,另一个是AI算力技术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升级。
@在北京打工:
AI智能体的爆发不仅依赖技术成熟度,更需要解决用户信任问题。比如法律行业,人们是否愿意让AI参与合同审核?这涉及到数据隐私和责任界定等。
@姜好辣:
人工也好,智能也罢,造福于民是关键,而非纯纯的代替。我们打工人,现在就是要保持冷静,认可AI学习AI。
@刚睡醒:
从大模型训练到多模态交互,再到长文本理解能力的突破,AI正在从工具到协作者进化。
————————
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MIT研究显示,受冲击岗位中60%的工作内容可被替代,但完全替代率低于8%;而中国工程院预测,2025年人机协作岗位占比将达34%。
所以,AI智能体的发展不会遵循简单的"替代-创造"二元逻辑,而是会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构。
正如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企业制度,AI革命可能带来"人机共生"的新型组织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关键不在于是否会被替代,而在于如何重新定位人类在价值创造网络中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