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的品牌在小红书首年亏损,平均ROI仅为0.8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大量商家涌入小红书,平台商业化加速的残酷体现当平台商业化进程反向影响算法分发,传统认知和打法正在失效。本文将揭示三个致命误区,请对号入住,看看有没有才这几个典型误区中踩雷
误区一:盲目追求爆文,互动量≠购买力
很多品牌为合作到了调性很高,自己很喜欢的博主而沾沾自喜,最后发现笔记数据很高,但进店和转化数据很差去年,我们帮一个国产护肤品牌做顾问,发现这个品牌在小红书曾创造过单篇笔记50万点赞的“神话”,但天猫店转化率仅0.3%。经过观察后发现,评论区充斥着“滤镜太重”“博主恰饭”的质疑,用户点赞收藏更多也是为学习修图技巧,而非购买产品虽然笔记数据很漂亮,但就是一篇标准的「无效爆文」,究其原因,无非是数据的虚假繁荣与用户错配,过度追求数据,而忽略真实的用户需求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植入是很难比内容出彩的,在一个关联性不强的选题中,植入产品这种方式带来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差。选题必须要围绕产品,哪怕会牺牲一部分数据,那也比数据的虚假繁荣要强的多有效爆文= (需求场景+痛点还原+真实使用)× 解决方案倒退五年,小红书的投放方法论可以直接用6个字来总结:素人软广铺量2025年,明显可以感受到,小红书的投放没有这么简单了,无论是软广,还是铺量,现阶段都是弊大于利
一方面,流量分发规则正在发生变化,商业内容占比过高的软广笔记,会影响笔记流量,但如果减少商业内容的占比,笔记太软,植入不明显,效果也不好另一方面,小红书品牌扣分规则政策收紧,软广和铺量都会导致被扣品牌分,不仅面临流量“一刀切”,甚至还可能会被“查无此牌”所以,还在用软广铺量的方式做小红书的话,认知可就差太多了。当前商家想要做好小红书,就必须要回归“水上”建立“内容资产”,通过笔记报备的方式,归因人群资产,积累投放素材。如果品牌通过报备笔记绑定了SPU,那这篇笔记会为SPU归因到有多少人群点击笔记,也就是多少的A1人群;有多少人互动了笔记,也就是多少的A2人群;有多少人回搜了产品,也就是多少的A3人群,这个数据,会帮助SKU建立人群模型,让算法知道什么样的人群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当人群积累足够多的时候,去投流,算法就更容易把人群找准,人群找的准,投流效果自然会好一点
误区三:忽视搜索战场,笔记不是唯一的流量入口
小红书日均搜索量超3亿次,而大多数的商家都只是把关注点放到笔记拉新,忽视了关键词上的布局小红书在搜索上是拥有结构性优势,其他平台在这方面对它无能为力,只有在小红书能看到「活人」发的「真实经验」固然它的体量不如百度和美团这些平台,但因为各种原因被伤害、被压榨、接收到不好体验的、出走的用户不会再回去了,正如当年从门户到头条用户,永不再回来所以,我一直强调,基于搜索的、真实的美誉度管理,是商家在小红书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防御战!很多商家没有重视搜索场景,也不是因为不知道搜索的重要性,而是不知道怎么布局,不知道怎么选词,盲目的选了一些大词以后,发觉成本太高,就放弃了搜索的布局,拿奶粉品牌合生元举例,最初始的策略是盲目竞价“婴幼儿奶粉”等大词,结果就是成本居高不下,CPC高达15元,转化率仅0.8%,就算是预算再充足的品牌,面对这种成本高,转化差的情况也难以招架,好在后续调整策略转向“早产儿奶粉”“剖腹产宝宝营养”等长尾场景词,CPC降至6元,转化率也提升至4.5%,天猫店成交额增长230%在做搜索的布局上,不要只关注大词,而是要建立五层关键词的矩阵模型,下方举例:在优先级上,可以借助聚光的关键词规划工具,优先把预算花给搜索指数高,但竞争弱的词,有灵犀权限的商家,也可以通过搜索洞察工具,来判断哪些词是机会词和风向词
搜索,是小红书用户决策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搜索就没有转化,一定要把搜索布局重视起来
虽然2025年,小红书投放方法论不能简单用几个字来总结了但当你发现,你不再追求“虚假繁荣”,投放开始“精准定向”,布局的搜索笔记成为用户心中的“标准答案”,小红书就会从“烧钱黑洞”变成“增长引擎”
©特别声明
本文来源:Vic的营销思考 原创作者:Vic的营销思考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如果来源或作者有误,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