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如何做好KOL营销推广 授课老师:钮问
时长: 60分钟
讲师: 钮问
写在前面
"一键托管""智能出价""全自动投放",广告后台越来越简化,优化师的焦虑却越来越重:当机器优化得比人快,我们是不是该集体转行送外卖?(你别说还单押)。
一、工具越聪明,人越容易变蠢?
过去广告优化师是"技术工种",要懂人群包、会调价、熬夜盯盘、会看数据趋势。如今平台把算法包装成"智能投放",连小白都能3分钟创建一条广告计划。
但实际上是:
当所有人都用同样的"一键托管",你的竞争力反而成了玄学;
当系统推荐千篇一律的爆款素材,流量成本反而越卷越高;
当客户张口就要"保ROI",你连议价权都被算法绑架。
工具在降低操作门槛的同时,悄悄抬高了真正的专业门槛。
二、真正的战场早就不在账户后台
那些不懂变通仍靠着老方法的优化师,大概率会嘎在下半场。广告优化的核心价值早已转移:
1. 做破圈人
AI能算出点击率最高的素材模板,但突破同质化需要人类的反叛意识:
把"卖货话术"变成情绪共振的故事;在信息流里埋藏只有真人能get的社交梗;用反逻辑素材炸开系统的流量茧房。
案例:某美妆品牌用"分手妆教程"反向操作,硬是把转化率拉高3倍——算法永远算不出失恋女孩的深夜冲动。
2. 透过现象看本质
系统只会告诉你CTR 2%,但人类要追问:
为什么凌晨3点宝妈点击率暴涨?
为什么广东用户看到"回南天"关键词就下单?
如何把618大促流量转化成私域复购?
高级优化师在做的不是看数据,而是把数据炼成用户心理的藏宝图。
3. 成为商业链路的"军师"
流量红利见顶的时代,客户要的再是单纯的"曝光量"“”点击量“”,而是:
如何用投流撬动经销商体系?怎样让广告为线下门店服务?新品冷启动时,先烧达人还是先砸效果广告?
这时候考验的是对商业全局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账户操作。
三、未来只有两种优化师能活
第一种:把自己训练成"人形AI"
精通AIGC工具批量生产素材
能及时抓取平台隐藏规则
把投放策略拆解成可复制的SOP
第二种:进化成"全局操盘手"
能从0到1设计品效协同打法
敢拿着数据倒逼产品改进
能用流量思维重构传统生意模型
最危险的是中间态:既不愿学新技术,又不去基层理解业务,每天重复着"调价-盯盘-做表"的老三样。
投放的行业门槛越来越低,不是行业的终点,而是洗牌的号角。
当AI接管了执行层,人类终于有机会回归本质——用策略对抗算法,用洞察碾压内卷,用商业智慧创造系统永远算不出的增量。
真正值钱的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技术背后那个聪明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