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怎么赚到的?
尹晨
2024/07/17
1994
作为一个抖音直播带货一线操盘手,本篇共讨论15个问题,认真看完或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1、你一定要参加培训吗

现在不少人有一个通病,凡事做之前先上课,认为听完一个系统的课程再做会减少犯错,但忽略了听课的负面。

一个人如果脑子空空,突然被塞进一个庞大的系统架构,那么之后每走的一步,都会不自觉以这套系统为标准,这反而限制了自我发挥的空间。

先做再学,这对任何领域都适用。

一个项目只要确定可以干,先干个三月干个半年,找到对行业的体感,从实操中知道项目的问题,再针对性的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2、真的存在方法论吗

只有高度标准化的行业,才具备高度还原方法论的土壤,比如你想要炒一道菜,按着菜谱顺着流程,只要不手抖倒把盐,这个菜不说高度还原,但味道差不到哪去。

但刚好与之悖论,创业项目,多数结果是在无序中不断推倒重建,每一步都伴随极强的不稳定性,所以结论是,创业市场不存在完整的方法论,甚至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成的。

当一个不稳定因素极多的领域,将技巧用一二三四串起成为一个闭环,内容在此刻就开始失真,因为作为授课者,天然希望用户听到的是系统的。

这也是我做课件的体感,一旦把经验做成系统化的课程,会发现越系统越失真,因为所谓的技巧,本身就是零散的经验。

而且只要是成功案例,怎么分析怎么对,瞎扯蛋的论证套在一个成功案例上都显得无比正确,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在成功案例分析上,显得格外契合,淋漓尽致。

当然我们并不需以此否定方法论,而是对方法论的吸取,一概而括之——

不追求体系上的系统,而是局部的有效。

也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期待对方给你一套正确的系统方案,而是辩证性吸收对你有用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先做再听,因为你都不先做,根本没有辨别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缺什么。

3、这真的是风口吗

我们喜欢谈论风口,甚至患上非风口不做的病,但当你走出公司去路上逮十个看起来不错的人,你会发现一半以上的人,做的事跟你说的风口没半毛钱关系。

这不是说风口无价值,而是过多的关注主流的风口项目,反而容易瞎了眼失去看很多非主流风口的机会。

什么是主流风口,抖音、AI都是主流风口,什么是非主流风口,是那些上不了新闻热点事件,但是却有充分赚钱机会的领域。

他们普遍具备的共性,是要么供需不平衡、要么这个行业需要创新性产品、甚至技术迭代的需求。

有一天我跟一群朋友吃饭,A朋友做的是老年人产品,这是他眼里的风口,B朋友做的是宠物殡葬,这是他眼里的风口,C朋友做的是垃圾循环,这是他眼里的风口...

看,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狭隘的风口论,即所作出对风口的判断,大多来自零碎的互联网信息,甚至是一场肤浅至极的行业大会,然后一窝蜂挤入这些风口,恰好你又很瘦,你怎么挤得过别人。

而且还有不少人脑子有病,企图在办公室用一台手机获取的网络信息,就去判断市场的机会,殊不知最好的状态,就是身体走出去。

比起天天拿着手机看微信群、看短视频、看各种线上会议,去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在细节中观察需求,这样所得到的风口远比前者靠谱多了。

恕我直言,很多人根本没有吃主流风口这碗饭的命,很多年后我们回想起因为盲目追求而散失其他机会的成本,估计也会很遗憾吧。

4、什么是创业赌徒

做项目的时候很有意思,项目本身要死了,你也因此亏了不少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恰恰在这个点出现一些生机。

比如平台政策发生了变化,或者你认为解决了这个技术环节,模式就此走通,于是你继续投入下一笔钱。

别说,在之后还真的在很短的时间给了你一点正反馈,这时候当你认为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接踵而至,你又打算放弃,当要放弃的时候,项目又突然出现转机。

你潜意识中再次鼓励自己,解决完这个就肯定没问题了,于是你继续梭哈一把,这样循环往复,你就从一个止损者,变成一个严重负债者。

大部分严重负债者都是这么来的。

这类项目往往具备三个特质的任意一种,第一种,项目看起来简单,但低投入高回报;第二,钻平台漏洞,用技术性方法对抗平台;第三,外面花钱学来的项目,企图靠一套方法或者系统赚钱。

这类项目一开始就具备幸存者效应,明明稍微理性的人都能看明白,但是总有不少人陷入其中,所以你问我,如何止损,不可能的。

因为当你决定要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你是个赌徒,赌徒是不会听人劝的,不然怎么叫赌徒呢?

5、拿结果的都是些什么人

因为交了很多朋友,通过观察他们看到了一个结论,就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拿到商业结果。

一种是极‬其灵活的人,具体表现就是脑瓜子聪明、做事迅速,精力充沛,这种人善于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中‬找到解决方案,在变化‬中成长。

一个项目失败了没关系,斗志驱使不断尝试下一个项目,他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到最后基本都会起来。

比如我身边做小而美项目的,甚至做自然流直播拿到结果的,基本都是这样的人,跟他们在一起时常觉得灵活性被碾压。

另一种是极‬其“笨”的人,看起来不那么的聪明,其他的‬东西都不会,选择‬多对于他们‬来说反‬是累赘,这样的人,挖一米宽,一万米深,时间见效慢,但是大概率都有结果。

这类人我身边做供应链的多,老老实实开品跑市场交客户,十几二十年沉淀了几个大客户,现在公司都很稳定。

6、当你身边优秀的人多

过去时常因身边的人比我优秀而焦虑,但现在想想,身边人混的比自己好,这没什么不好,相反,这是好事。

因为起码有向上攀援的空间,有机会能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如果身处的环境里都是跟我一样混的不咋地,我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应该感到恐惧才是。

选择与智者同行,我们在一起吃饭、相处,他们随便说点东西都让我成长不少,特别是那些年纪比我大的人,他们的经验真的比金钱重要多了。

所以多与优秀的人做朋友,而如果活在一群都不如你的圈子,你可能看起来很牛逼,甚至被一群人捧在高位,到最后会发现你的成长速度极慢。

7、如何对抗不确定性

想要对抗不确定性,多数人会选择从技能,产品,流量上布局,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性。

比如很多人进入一个行业,本来想大干一场,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不如二百五,心力一下衰竭就退场了,这里说的心性就是不要发力过猛,也不要期待过高。

又或者行业本身就充满变化,遇到变化就慌张,甚至开始怀疑行业本身,这都是心性不稳的表现,想想看,是不是行业或者数据随便一点风吹草动,你都巴不得去问问人,是不是政策变了,出了什么问题。

穿越大周期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是正确的事情,就坚持去做,所有的变化都是周期波动。

8、你的成长模型是什么

一个人的成长模型,由能力、人品、资源、机会四象限构成,原始状态下,人是什么都没有的,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积累能力,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如何去定义有能力,比如在一个岗位上做到了负责人角色,在一个项目上做到了操盘手角色,这就是有能力的体现。

当一个人有能力,就会拉开与普通人的饭碗差距,每个月收入不会低,甚至还有点小存款,到了这个阶段,保持好人品,然后在做好当下的基础上,最重要事情,就是——

主动社交,认识不同的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一旦到了这个阶段,都有种想独立搞事的冲动,但为什么不能出去,或者说做失败?资源不好、钱不够、没互补队员等都是重要因素。

这些光内求是不够的,而所有事物背后的最大连接都是人,所以在规模性社交中,有些人可能成为你的朋友、员工、合作伙伴、甚至是贵人。

持续的提升能力,与保持好的人品,再通过社交就能筛选出资源,而能力、人品是转化资源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两种对打牢基础很重要。

有了资源转化能力,大部分人选择就是自主创业,当然也有人不是创业,而是借助资源杠杆省钱,这个阶段你的财富能力又上升了,而且对于商业的理解也在加强。

在之后的日子里,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风口,作为一个拿到一些结果的人,遇到好的机会如果善于抓住,所赢来的就是指数型的增长,我们称之为抓到风口的人。

这种增长不只是财富的增长,也包括能力、资源、心性的增长。

9、钱是怎么赚到的

以前没赚钱以前,设想的是每年存多少钱,但后来不管是自己,还是观察周遭的人,发现赚钱的速度与时间严重不对等。

大部分人赚钱的最大比例,都不来自于均匀获取,而是极短时间的爆炸性增长,要么踩中了时代风口,或者行业红利、政策红利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具备一定的物质能力,相比较一贫如洗的干项目,有物质基础再做项目的成功概率会大很多,在这之后,这个人就很容易平步青云了,再怎样过得都不会太差。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当跟年纪在六十岁以上的接触,发现他们到老年岁月,所谓的大机会,也就那么一次,少数人出现过两次,这就是机会中所谓的概率性。

所以,这说明什么?

10、赚到钱的副作用是什么

穷是很致命的,穷苦的人都在摆脱穷逼命运,但是赚到钱后也有很多危机,最明显的就是因为以前穷过,会产生两种极端现象。

第一种是超虚荣的证明,车、房子,以前我得不到的现在都要有,对外界的证明大于物品的享受,我并不认为这有多严重,因为随着经历的增长,曾经的稚嫩会走向成熟。

坦白说,很多优秀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阶段不同,心境不同。

第二种是对冒险的抗拒,因为不想再回到过去,所以会极其看重风险,做事情也会变得畏手畏脚。

这阶段也是普遍结婚生子的阶段,成家后的稳重使然、陪伴家人所带来的时间上的分配、以及远距离出差作战的不可能性,导致很多项目连开始的机会都没有。

我反而觉得后者更严重,所有的突破都是在冒险中产生的,当失去了对冒险的挑战,而一味在安全感中赚取财富,大概率很难继续获得大的成功。

但是时间是很难权衡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11、如何构建信息链

很多项目的差距,本质是信息差距,我以前没有刻意构造信息链的意识,这几年在做并且越来越感受到其所带来的价值。

构建信息链的三大点,第一,搭建信息网络,人脉、社群都算,比如我做社群,凝聚一群优秀的人就是信息源,以及不断去外界参与大会,也是信息源。

打造信息源是最重要的事,他保证我们能有多个窗口获得来自外部的信息,他包含了行业变化、项目机会等。

信息获得后,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进入第二步,就是信息过滤,我筛选的标准,就是三个,当下有用、未来有用、没有用,没有用的信息直接过滤掉就好了。

第三步,是信息使用,当下有用的,把它安排在即将做的事情之中,未来有用的的,做好信息存储,每当遇到问题,去回想自己的收集系统,每当要做出什么判断,看信息系统如何帮到你。

12、觉得当年的自己很傻

人在进步最快的几年,很喜欢反思过去,甚至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当时那么傻,如果我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

后来我很少这么做,因为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不能站在现在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

因为如果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们所有的结果,都是由心智跟经验构成,这注定了我们不可能跳过环节去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几年前的傻逼事,就不用去纠结了。

但是对于近期的改变,到是有方法,比如你项目最近做的不好,你想找自己身上的原因,那去买个摄像头放家里跟办公室吧。

找一天时间,用「上帝视角」观察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你会发现,你富不起来真的是太正常了。

13、学什么东西最快

我学完了半年英语,但是报了驾校三年都没考科目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因为这两件事的最大区别是两个字,需求。

当我去学一个东西,只是因为觉得他有用去学习,我基本很难坚持,但是如果一个东西对我当下有用,或者没有他,我就做不成什么事情,那么我会百分百完成它。

英语就是一个好例子,因为要经常出国,我希望提升英语来应对外部的深度交流,而我不喜欢开车,所以我根本没任何理由让我花时间靠驾照。

所以我在学东西的时候,我只学对我当下有用的,必须要学的,或者遇到一个新事物,我会特意去寻找与我做事情的关联,这样可以很大提升我学习的效率。

14、做项目的三个阶段

我们几乎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创业路径,首先是什么好做做什么,这个阶段对项目的理性思考是很少的,更多是借助外部的信息判断。

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失败的阶段,海里淘金,多数项目中才能成一个项目,这也是为什么初生创业者都容易失败,而且不止失败一次。

不过人都会成长,总有一天会通过一个项目赚到第一桶金,但之后大概率还是什么好做做什么,随着时间的移动,会开始接近第二状态——

即寻找能力边界的事情。

创业者在经历多个项目后,发现盲从的利弊,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跟擅长点,这个阶段,大部分人普遍年龄在在三十多四十,事业已经有成,项目几乎在接近能力边界的范围。

人过四十之后,又积累了一定财富,基本就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项目与生命力捆绑,我们经常说的为之一生的事业,就出现在这个阶段。

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商业奇才,大部分人都是在四十岁以后到达这个阶段,为什么?

因为到了四十多岁了,才有能力、时间真正思考人生,其次接下来还能活的时间可能低于已经活过的岁月,这个阶段也是更年期情绪开始在潜意识中波动的时候。

这个阶段面临的人生思考,已经不是柴米油盐的问题,而是这一生的下半辈子,该如何有意义的度过。

但是曾那么拼命干事的人,是不可能闲下来的,除了少部分安逸养生以外,很多人会选择一个认为对人生有价值的事情,并且下定决心后就不再放弃。

很多名人、企业家,去看他们的阶段,他们再做项目,不再是单纯的图赚钱,而是想要去创造一个事情,要么是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要么就是为社会创造一种新的力量,或者社会价值。

15、物质人的五个阶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好的表达了社会群体向上流通的价值诉求,如果狭隘到物质追求做主导,通过看待多数人?

在不同年纪、阶段的轨迹,有一种这样的模型。

如果把一个人的人生状态归纳,大致可以分为被动的活着、舒服的活着、自由的活着、影响外界。

一个人从出生就是社会产物,欲望特别是物质驱动是核心,欲望跟现实的不匹配,钱是关键因素,但是赚钱是很难的,所以很多阶段是没那么快乐的。

我们把这个叫被动的活着,从上学、工作到最后结婚生子,每一步都是现实先行,往后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应对即将发生的问题。

因为活得累,人是很难去思考人生的深层次问题的,比如自由、生命价值的探寻,偶尔我们感性下多思考一步,现实的重压会再次让你做好当下。

当一个人开始在物质上打破,大部分是从创业,或者晋升一家公司的高级角色开始,赚了一些钱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能养家糊口、能应对重大经济压力,甚至还能很好照顾家人旅旅游,那么基本就进入到舒服的活着的状态了。

虽然是舒服的状态,但是离现在开始躺平,也不用担心未来三十年的生活还是有段距离的,如果真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自由的活着。

自由的活着,在物质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因为到达了这个阶段,代表随时可以躺平,也不用担心物质财富的不足。

这个阶段的人,有些人期待事业的进一步成功而获得成就感,代表性的就是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甚至上市,他们喜欢这种挑战感,而且事业越大,责任越大,公司的琐事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后退。

有些人则开始重新审视世界,认为金钱、名望、权力不过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下定决心重新活一次,典型的动作就是要么闲云野鹤感受当下,要么通过求学、极限运动挑战自我。

而且还有一个现象,如果说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年过四十后如何保持对异性的吸引,那么对事业的挑战欲、挑战不一样的非凡人生,这些”老男人“,对于接近的女性都是极具杀伤力的。

相反到了四十开始躺平的,动不动养养花钓钓鱼的,嗯~

再往下一个阶段,就是进入到了从自我到世界的阶段,因为从个体角度,个人成就已经达到了顶峰,所以希望给世界做点什么。

他们要么持续扎根一个行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行业的百年标杆,要么进入到少有人做的领域,通过创新精神为社会带来价值,或者直接通过某一项公益性行为,对某个群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未来书上还能看到的人,基本就是这些人。

Copyright©2015-2022 艾奇在线(厦门)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6382号-2